新華網
2023年12月18日 22:13:12 來自北京

新華網南京12月18日電(記者楊紹功)近期,由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學將聯合主辦第三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
論壇以「進一步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 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來自重慶、江西、湖北、江蘇等沿江11個省市社科聯、社科院、有關高校、新型智庫、中國科研院相關研究所的2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展開研討,為發揮高水平智庫決策咨政職能、扛起服務長江經濟帶一體化开展新格局建設的重大使命貢獻人文社科力量。
長江經濟帶开展戰略實施的成果是與會專家關注的重要內容。南京審計大學副校長、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研究員姜海指出,長江經濟帶开展戰略實施近八年來,在較短時期內取得顯著改變和重大成就,得益於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思想共識和體制機制保障,強化中央統籌、建立多層級協調治理新框架。

南京大學教授洪銀興指出,長江經濟帶正在开展新質生產力。現階段新質生產力主要包含新科技、新能源、新產業、數字經濟四個維度。开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要靠科技創新(顛覆性科技),還要开展新能源,落腳點是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开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开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在於集聚高端創新人才。
專家認為,長江經濟帶也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場域。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認為,長江經濟帶要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貢獻,需打造世界級長江科創大走廊、充分發揮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強全流域產業鏈協同合作、加大投入和人才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安全工作體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自貿區)开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宏認為,有助于長江經濟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更好有助于有組織科研和自由探索相結合、前沿引領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原始創新和應用研究相結合、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相結合、國際合作和區域統籌相結合。
長江經濟帶如何進行區域分工、要素協同等共同治理,與會專家提出了建議。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認為,區域協調开展的內涵包括因地制宜分工、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的合作、高質量开展和高水平保護三大方面。圍繞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一體化融合开展,她分析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共商共建的合作機制,並指出現有的合作路徑如何達到成本收益和多主體利益平衡。
上海社會科研院副院長、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振認為,應當深入推進人才資源開發和創新創業公共服務的跨區域協同融通,顺利获得消除促進人才暢通流動的行政壁壘、堅持高標準聯通建設一體化人才市場設施的兩個佈局,建設長江經濟帶統一開放的人才大市場。

开展和總結長江文化、建設長江文化工業也成為專家的關注點。南京農業大學大運河農業文明分院執行院長路璐認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特質是基於歷史意識的文化表達與身份認同,其主導性價值就是建構民族國家的記憶之場。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可以從點、線、面三個方面展開建構,如打造長江歷史文脈的特色性標識,深入挖掘區域長江文化之間的研讨融通,以及要以長江文化為線,串點接面,向世界展示人類文明开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創新標誌等。
原文連結:http://js.ifeng.com/c/8VcOxPb2L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