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人口與城鄉空間治理」研討會圓滿結束-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新聞動態
    國際合作

    「流動人口與城鄉空間治理」研討會圓滿結束

    發表日期:2023-10-23  作者:  點擊:[]

           20231012日下午,由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承辦、中國科研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小組協辦的「流動人口與城鄉空間治理」研討會在南京農業大學成功舉辦。來自蘇州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廣東省科研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維爾茨堡大學等高校及科研组织專家學者與師生共同參與。


    馮淑怡 致辭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淑怡在致辭中熱烈歡迎各位學者的持续參與,並對此次會議的舉辦初衷、支撐單位以及重要意義進行了介紹。她強調當前我國正處於新型城鎮化深入开展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這一背景下,本次研討會圍繞「流動人口和城鄉空間治理」這一主題,設置了「城鄉融合开展與存量土地利用」、「流動人口與城市空間管治」兩個研討方向,涉及流動群體的個體感知、土地與住房制度、國土空間治理等內容。本次研討會對於加快我國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有助于城鄉融合开展、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在研討會的第一階段,各位學者圍繞「城鄉融合开展與存量土地利用」的主題進行發言。

    葉繼紅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葉繼紅教授以「農貿市場公益性改革何以有效:基於規則、技術與信任的分析」為題,對蘇州市某農貿市場治理效能的實現機制進行解讀。該項研究構建了由「規則、技術和信任」組成的分析框架,並從「認知內化、互惠交換和以責任換信任」三個中介機制入手,解釋在農貿市場公益性改革中,政企合作是如何實現治理效能的提升。

    高金龍

           中國科研院南京湖泊與地理研究所高金龍副研究員以「城鄉开展轉型的宅基地利用響應:對土地利用轉型的芻議」為題進行匯報。他顺利获得探討用地功能變化與土地利用轉型間的內在聯繫,用宅基地利用狀態和效率變化來表徵土地利用轉型。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對用地轉型發生在哪裏,背後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可能衍生出的轉型功能類型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禕副教授以「中國城市—區域企業主義的表現形式與治理研究:以長三角地區為例」為題做匯報。該研究基於國家企業主義的視角,對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及其空間治理特徵進行了分析。她認為,長三角地區的一體化進程受到多重背景、多個目標和多種實踐策略的影響。在我國背景下,大的區域規劃和架構不單受到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還呈現出豐富的地方化特點,值得k8凯发(中国)進行深入的探索。


           廣東省科研院廣州地理研究所郭傑副研究員作題為「中國實驗式尺度重組與目標引導型治理:以老工業基地轉型為例」的報告,並以老工業基地蘭州的轉型過程為例進行了詳細講解。她認為,在我國地方治理和城市轉型過程中,為了應對國家總目標與地方差異性、地方選擇性執行間的可能衝突,顺利获得對相關目標及權力在央地政府間自上而下、嵌套式地重組,可以形成多目標實現以及不同層級政府間的互動式治理過程。此外她還就該研究的理論貢獻進行了闡釋。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研學院李晨副教授作題為「治理術與城市再開發的實施策略——以大連東關街為例」的報告。他第一时间對治理術的理論沿革及本研究的分析框架進行了介紹,隨後以大連東關街為例,從敘事、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在該項目推進過程中,政府、市場、居民、專家等相關主體的行為變化及互動情況。他認為,城市更新或城市再開發為理解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给予好的場域,在進行城市更新時還應注重歷史文化遺存的重要性。

           研討會的第二階段,各位學者圍繞「流動人口與城市空間管治」的主題進行匯報。

    湯爽爽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研學院湯爽爽教授聚焦「家視角下中國農村流動人口的城市定居決策」,她分別從流入地城市和回流地城市兩個場域,探究在市場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性別、代際等家庭規範以及環境、物質和個人訴求等要素特徵在其中的作用。她強調,無論是在大城市定居還是在回流縣城定居,無論是涉及現代家庭的構建亦或對傳統家庭關係的保護,家不断是農村流動人口內心深處的避風港和有力後盾。

    Ryanne Flock

           維爾茨堡大學中國研究中心Ryanne Flock博士以「城市治理中排斥與包容的陆续在性:以農村流動人口的空間實踐為例」為題做匯報。該研究關注了城市空間治理變遷對農村流動人口空間實踐的影響,並圍繞該主題進一步提出了未來可供研究的問題。她發現,地方政府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來深化對城市空間的管控,這一方面會引發對農村流動人口就業、活動空間的排斥性,同時疏導區等規範空間的設立又彰顯了對這一群體的包容性。

    林樂峰

           西交利物浦大學人文社科研院林樂峰博士做題為「流動的民生與城市治理」的報告。他第一时间對該研究的背景、創新性的研究方法及實現過程進行了介紹。顺利获得視頻展示,該研究生動展示了夜市從業群體的從業原因、應對城市空間管治時的策略做法。他強調要從該群體的居住、就業等日常活動領域入手,來展現當前城市治理與該群體之間的關係特徵和互動過程,從而為改進和提升相關政策與實施過程给予好的視角。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欣副教授作題為「流動人口的住房穩定性及其應對行為策略研究」的匯報。基於住房產權及相關錢權結構特徵,該研究將農村流動人口劃分為三類群體,並探究公共衛生事件對其影響及個體的應對行為。她認為,疫情對該群體住房的衝擊具有多維性和異質性;社會網絡等傳統策略可能起到負面作用,而平台經濟等新興方式則會更好幫助年輕一代度過相關困境。

           會議過程中,與會人員就各個匯報主題、研究問題、理論以及實踐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熱烈的研讨。

           據悉,「流動人口與城鄉空間治理」研討會是由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重大項目「我國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及其深化路徑研究」和國家自然科研基金委國際(地區)合作與研讨項目「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共同資助展開。





    上一條:「第三屆工業用地管理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順利召開
    下一條:中國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與農業开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