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推進耕地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耕地保護法制化建設」研討會-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新聞動態
綜合新聞

聚焦推進耕地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耕地保護法制化建設」研討會

發表日期:2022-05-23  作者:  點擊:[]

       交匯點訊 保護耕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何主動適應和響應新時代的新形勢、新要求,推進耕地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國家層面耕地保護立法,切實提升耕地保護效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代考題。

       521日,由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主辦,《中國土地科研》編輯部協辦的「我國耕地保護法制化建設」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與會專家

       會議採取「線上+線下」方式進行,邀請了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魏莉華,中國社會科研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研院法學所一級研究員孫憲忠,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講席教授孫佑海,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原副主任、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主任鄖文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工作室首席專家陳小君,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研與技術學院教授孔祥斌,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姜海、龍開勝等專家為研討會作主旨報告或總結。同時,自然資源部法規司法規處、法律中心法律事務處、國土整治中心、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中國土地》科研編輯部、中國自然資源報社、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的部分領導、教授、專家也線上線下參與研討會。研討會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由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院長曲福田,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馮淑怡主持。

曲福田

馮淑怡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與文件精神,深入分析耕地保護立法工作面臨的難點和挑戰,系統探討提升耕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制化路徑,為國家加強耕地保護立法、確保糧食安全貢獻專家智慧和智庫力量。

       如何界定耕地的概念?對耕地採取統一管制措施是否可行?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管控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落實耕地保護補償制度?《耕地保護法》如何將管制措施與激勵措施相結合?如何顺利获得立法推進管理創新?對此,魏莉華作《<耕地保護法>起草中若干難點問題》主旨報告。

魏莉華

       孫佑海回顧了我國耕地保護歷史上的三座里程碑,總結了我國在耕地保護方面取得的相關成就。但不容否認的是,我國仍然存在耕地被快速大量佔用的現實問題。為此,孫佑海認為,應當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為指導,以完善三權分置為突破口,使農民具有更大的土地權益。還要完善行政程序,強化農用地佔補平衡制度,儘量減少徵地的範圍。

孫佑海

       鄖文聚認為,耕地保護要數量管控、質量管理和生態管護「三位一體」一起抓,立法尤其要重視後兩點的創新,必須找到抓手、找准發力點,從而構建滿足黨中央要求、符合人民期盼的最嚴密的耕地保護法律體系。湯懷志指出,法律救濟非常重要,法律措施不能僅止於「堵」,在當前和未來一定時期,更應該着眼於「疏」。否則,必然出現弄虛作假,使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淪為「空制度」、「稻草人」。

鄖文聚

       陳小君基於課題組2020-2021年對全國14個省份50多個縣市區的田野調查,分析提出耕地保護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農民沒有持续性」。問題產生的原因有治理觀念政策主導、治理主體單向管制、治理目標數量主導、治理措施零碎衝突等。對此,陳小君認為,亟需建全以農民為中心的治理機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實施綜合治理;滿足農民合理需求,實施源頭治理;法治保障農民集體,實施系統治理。

陳小君

       針對我國耕地保護立法,姜海提出具體建議。他認為,應當強化耕地保護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法律地位;明確耕地非糧化管控的法律措施,加快構建科研有效的占補與進出「雙平衡」的耕地用途管制體系;確立耕地質量保護與生態修複製度;構建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在持續強化耕地保護外部壓力同時,有效增強耕地保護內生動力;完善耕地保護公眾參與機制,構建權利清晰、責任明確的耕地保護體系,促進主體協同,提高執法效率。

姜  海

       孔祥斌從國際、國內兩方面分析了統籌「雙平衡」立法的緊迫性。總體而言,我國耕地資源緊缺且存在三大質量隱患。耕地佔補平衡制度解決建設用地佔用耕地問題,進出平衡解決「非糧化」問題,本質都是耕地數量問題,必須進行國家層面統籌。孔祥斌認為,耕地保護立法要處理好南方與北方、耕地與其他地類、自然資源部與其他部門、統籌「雙平衡」與其他法規的關係,堅守紅線立法勢在必行。

孔祥斌

       耕地生態保護補償方式是什麼?耕地生態保護補償保障體系如何建立?對此,龍開勝分析提出,當下基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補償標準尚未建立,應當考慮建立生態系統服務貢獻+相關因素、動態調整的補償標準。建立「政府轉移支付為主+市場化」的耕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多元化耕地生態保護補償保障機制。關於立法模式,可以在生態保護補償法規或耕地保護法規之中規定,也可以單獨立法,制定耕地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龍開勝

孫憲忠

       研討會最後,孫憲忠作總結髮言。他指出,本次會議可以用「高、實、嚴、信」四個字來評價。發言嘉賓學術水平高,七篇主旨報告直擊當下我國耕地存在的實際問題,從不同視角、不同學科對我國耕地保護立法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討論。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會議成果將為國家耕地保護立法工作给予有益參考。關於我國耕地保護立法,孫憲忠提出了幾點思考:一是耕地保護立法需要考慮添加耕地以及農民權益保護;二是立法需要深入研究農民建房佔用耕地問題,儘快找到切實的解決辦法;三是應從宏觀角度協調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四是要從立法角度建立相應的棄耕監管制度;五是研究我國耕地保護,除了以農民為研究參照對象,還需要考慮國有農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耕地問題。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曉蕊





上一條: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助推高質量國土空間治理研討會成功舉辦
下一條:「端穩中國飯碗:種業創新與糧食安全」研討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