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四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論壇在南京舉行。與會學者圍繞「以體制機制創新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主題,從不同學科視角探討了長江經濟帶开展的新思路、新路徑、新舉措,以期為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進生態保護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蘇省社科聯主席曲福田表示,高質量开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要堅持改革創新,有助于开展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开展優勢,開闢开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开展新動能新優勢。
水資源安全是高質量开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首席科研家鈕新強表示,應在深入分析我國水安全形勢的基礎上,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的治水思路,堅持「四水四定」原則,以南水北調工程為骨幹,以區域水網為補充,科研構建國家水網,有助于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保障用水安全。
綠色开展是高質量开展的底色。國務院开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谷樹忠提出,應大力开展生態環保產業,全面實施生態環境稅費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兩山」雙向轉化的通道;加強金融支持生態產業的力度,培育壯大優質市場主體,增進各部門涉生態環保產業政策的一致性、協同性,持续營造良好的开展環境。
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助於促進商品和要素在全國範圍內暢通流動。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研資深教授洪銀興表示,要以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有助于中國式現代化。他強調,後發地區要以縣城為載體規劃建設新城市,根據產、城、文化、生態融合开展的思路推進城市更新,解決「無城可化」問題,推進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許正中表示,要聚集尖端人才,搭建全球開放平台,实行全鏈條全周期服務,發揮科技領軍人物的核心作用。
江蘇省城市經濟學會會長沈和提出,長江經濟帶縣域經濟高質量开展要以創新理念引領开展,以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以開放匯聚更多、更優、更強的創新开展資源。確立產業強縣开展方向,把產業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堅持把培育壯大企業作為开展縣域經濟的首要任務。要優化環境,做大人才增量,盤活人才存量,激發人才活力。
江蘇省戰略與开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國亮表示,要進一步優化生態聯保聯控機制,完善交通互聯互通機制,構建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強化產業轉型倒逼機制,探索開放型經濟機制,落實區域戰略聯動機制。
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段學軍介紹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評估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表示,开展新質生產力是有助于高質量开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因此要進一步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大力加強關鍵技術協同創新與新業態培育,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开展,着力構建區域協同开展新模式。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路徑,以打造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着眼點,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研網【編輯:陳靜(報紙) 張黎明(網絡)】
原文連結:http://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18_5824677.shtml